您現在的位置是:誅心之論網 > 娛樂
(活力中国调研行)皖北“粮仓”蹦出粒粒鼓黄豆
誅心之論網2025-08-02 07:23:02【娛樂】7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网宿州7月7日电 题:皖北“粮仓”蹦出粒粒鼓黄豆 作者 孔令佑 储玮玮 “我们所有的工作就是尽可能让中国所有的大豆都结好‘瘤’。”在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副院长、农业农村部土壤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主任楼慧强的手中,一株豆秧的根部布满了根瘤——这些不起眼的“小疙瘩”正是提升大豆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素有“果海粮仓”美誉的安徽宿州,坐落在黄淮海平原腹地,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记者近日走进黄淮海(宿州)种业科技谷(以下简称“种业科技谷”),见到了种质资源创新的硕果。 楼慧强向记者展示了两组“皖宿1019”黄豆样本:一组豆粒饱满圆润,另一组则明显干瘪。“使用了根瘤菌的豆株不仅单产平均提高10%,蛋白质含量也提升了1%至2%,同时可减少5%至20%的氮肥使用。”他解释道,“这既增加了营养价值,又实现了土壤保护的双赢效果。”图为种业科技谷工作人员展示豆秧根部布满的根瘤和两组“皖宿1019”黄豆样本。记者 储玮玮 摄 据介绍,中国大豆根瘤菌利用率还不高,远低于阿根廷、巴西等大豆主产国85%的应用水平,未来发展空间广阔。自2020年起,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便与宿州当地企业合作推进根瘤菌技术产业化。目前,相关技术成果已在安徽、河南、黑龙江等17个省份的大田作物种植中实现推广应用,覆盖面积超800万亩。 “大豆根瘤菌接种技术凭借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成功入选安徽省2025年农业主推技术,为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楼慧强说。 作为农业大市,宿州近年来以种业科技创新为核心,依托种业科技谷加速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目前,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生物育种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等十余家科研机构及种业企业相继落户,形成了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创新平台。 在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生物育种中心,由中央智能控制系统控制的智能顶置光温室和智能人工气候室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中模拟自然界的各种气候条件,按照科研实验要求精准控制参数,满足大豆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出种子的整个生长周期需要,为科研提供理想环境。 该中心负责人段凯旋表示:“我们已在宿州种植5万余份大豆材料,筛选出32个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系,这些新品系蛋白质含量较常规大豆提升9%以上、单产提高10%以上,为当地大豆产业的品种换代奠定了基础。” “种业科技谷打造的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实现了对农田环境、作物生长、水肥管理等关键数据的实时监测与智能分析,大幅提升了种子繁育的精准度和扩繁能力。”宿州市乡村振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强介绍道。 据宿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许化平介绍,该市现有种子持证企业175家,位居全省第二。每年选育国审省审农作物品种近百个,小麦省审品种占全省三分之一,持续为国家级主推品种输送优质资源。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正是中国农业生产更加高效、智能、绿色的生动写照。(完) 【编辑:刘欢】
很贊哦!(529)
熱門文章
站長推薦
友情鏈接
- 2025第四屆中國(贛州)永磁電機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江西贛縣區舉行
- 從大遺址到古村鎮,陜西“守護歷史”傳承文化根脈
- 穿越天山失聯9人全部獲救!緊急提示→
- WTT美國大滿貫賽:國乒混雙奪冠 男雙無緣決賽
- 財政部下達1.97億元支持洪澇、臺風災后農業生產救災
- 離境退稅政策激發入境消費新活力
- 歐盟稱美征收30%關稅損害雙方利益 必要時將采取反制措施
- 臺青走進陽明故居 感受“知行合一”
- 第三屆“四洲杯”香港國際大學生圍棋公開賽開幕 19支亞洲高校戰隊角逐“智慧之光”
- 首屆中華民族共同體學學科建設研討會在昆明召開
- 引領視聽文藝新浪潮 第三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開幕
- 華裔青少年四川尋根:大熊貓故鄉續寫文化鄉愁
- 8戶中央企業9名領導人員職務任免
- 防詐不“放假” 學生暑期如何關好電話手表“安全閥”?
- 解碼“太行明珠”:海外華文媒體眼中的晉城魅力與轉型之路
- 中外對話丨中國引領智能綠色轉型,合作是唯一通路
- 僑見海南自貿港:僑商搶抓機遇布局海南
- 比豬肝還補鐵!這個夏天硬菜,吃到你就偷著樂吧!
- 中歐舉行第十三輪高級別戰略對話
- 拒絕為獵奇而獵奇,國產懸疑劇怎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