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誅心之論網 > 百科
东西问|斯钦孟和:“活态史诗”《格萨(斯)尔》的传承之变
誅心之論網2025-08-02 07:36:45【百科】0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社赤峰7月3日电 题:“活态史诗”《格萨(斯)尔》的传承之变 ——专访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首任秘书长斯钦孟和 中新社记者 奥蓝 《格萨(斯)尔》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流传于中国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多个民族,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演唱篇幅最长的史诗。 《格萨(斯)尔》代表中国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艺术的极高成就。它不用文字记录,而由众多民间说唱艺人历经千年传唱下来,其传承内容和方式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并随社会发展不断获得充实和创新。日前,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首任秘书长斯钦孟和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相关议题作出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格萨(斯)尔》是一部怎样的史诗? 斯钦孟和:《格萨(斯)尔》是用韵文体创作的民间故事。人间大乱时,一个叫格斯尔(也称格萨尔王)的神仙骑神马下凡。他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带领百姓一起建立幸福家园。 之后,这个故事在传唱艺人口耳相传的吟唱和表演中,又被加入很多个人理解与表达。可以说,每一个传唱艺人都是《格萨(斯)尔》的传承者,也是创作者。 就这样,《格萨(斯)尔》慢慢变成一个很长的故事。这些年,我们整理抢救的文本大都在1万至10万行诗左右。 1981年,我在新疆的13个县市田野调查时,走访45位传唱艺人,搜集35部《格萨(斯)尔》史诗。因为口耳相传、没有文字记录,即使是同一个人,他的每一次传唱,内容都会受外部环境、个人心态影响而有所变化。2019年8月10日,“2019年羌塘恰青格萨尔赛马艺术节”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开幕。图为开幕式上的《格萨(斯)尔》说唱表演。中新社记者何蓬磊摄 中新社记者:《格萨(斯)尔》为什么能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受欢迎? 斯钦孟和:《格萨(斯)尔》是一种在多地区、多民族中广泛流传,与时俱进的罕见文化现象。目前,在中国的内蒙古、西藏、新疆、甘肃、四川、云南、青海等省区和蒙古国、俄罗斯等国,都在民间发现了《格萨(斯)尔》的传承者。 其一,《格萨(斯)尔》讲的是一个英雄故事,其中包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英雄的崇拜、对恶势力的不满与抗争。这其中包含了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容易引发共鸣。 其二,作为一种在民间流传的说唱技艺,《格萨(斯)尔》的表演形式是“说+唱+演奏”,唱词是诗歌,每一句都不长,配合以曲调,朗朗上口,便于传播,因此有丰厚的民众基础。 其三,《格萨(斯)尔》又被称为“活态史诗”。在民间传承过程中,传唱艺人为吸引观众,总会加入当下的流行元素来丰富故事内容。大到故事情节,小到人物服饰、表情、环境等细节描写,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最典型的就是《格萨(斯)尔》的个人故事中,能明显看到当时流行的话本和著名英雄的“影子”,比如《三国演义》的关羽、《水浒传》的武松等。有时,格萨(斯)尔在抒发情感时还会有唐诗宋词。 在我看来,这正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体现。传承至今的《格萨(斯)尔》都是章回体,这应该也是吸收了当时历史长篇小说的特点。2019年9月16日,四川甘孜县格萨尔王城暨百村产业基地举行开城仪式,城内以《格萨(斯)尔》故事打造的景观小品体验地有1000余处,游客可听《格萨(斯)尔》说唱、看《格萨(斯)尔》藏戏等。中新社记者刘忠俊摄 中新社记者:相较过往,当前《格萨(斯)尔》的传承与发展有无变化? 斯钦孟和:当然是有变化的。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系统性地开展了《格萨(斯)尔》的抢救保护工作,还于1984年成立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其办公室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之后,我们有组织地开展各项工作,经过努力取得了瞩目成绩。很多优秀的专家学者、民间艺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也有丰富的研究成果。 我研究《格萨(斯)尔》40余年,体会很深。我认为,这一文化事象的传承语境和传承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传承中遇到了实际问题。因为,时代变了。 之前,《格萨(斯)尔》是在民间流传的说唱技艺,传承人大多出身贫苦,传承方式是师徒制。徒弟没有上学的机会,七八岁起跟着师傅学习,经数年耳濡目染、口耳相传,才能掌握这项技艺。之后,徒弟大多也会将其作为谋生手段,并在表演过程中不断打磨作品。就这样,《格萨(斯)尔》一代代传承下来。 如今,中国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早已普及,民间师徒制的传承方式面临一定困难。此外,快节奏、碎片化、海量信息的社会特点,也对史诗的传播影响很大。 在此情况下,以整理收集的大量成果为基础,将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尤为重要。 现阶段,《格萨(斯)尔》在中国的民间传承与保护工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向展开: 一是建立《格萨(斯)尔》的数据库。以数字化形式将史诗完整保存下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二是选取《格萨(斯)尔》中的经典故事或精彩片段,创作为舞台表演的演出作品。例如,一直活跃在内蒙古基层的乌兰牧骑演出队正在成为重要载体,演出队成员有着扎实的表演基础,他们在民间、基层的带头作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式。 三是在中小学推广科普,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组建校园格萨(斯)尔乐队等。在素有“格萨(斯)尔之乡”之称的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不少中小学都在课余时间组织这样的乐队。2020年10月14日,青海省杂多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的小学生表演《格萨(斯)尔》史诗说唱艺术。中新社记者苏丹摄 四是将《格萨(斯)尔》影视化,以动画片、电影等形式展现史诗中的故事。(完) 受访者简介: 斯钦孟和。受访者供图 斯钦孟和,蒙古族,《格萨(斯)尔》研究学者、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首任秘书长。其学术领域为蒙古语族民族文学、民俗学及游牧文化,于20世纪80年代起参与《格萨(斯)尔》的抢救整理和相关民俗文化的记录保护与研究工作,已收集整理民间录音资料4000余小时,其中包括1600余小时、百余位《格萨(斯)尔》民间艺人的口述资料。所著《〈格斯尔〉版本源流研究》等3部作品被译成蒙古文、俄文在海外发行。 【编辑:胡寒笑】
很贊哦!(5716)
熱門文章
站長推薦
友情鏈接
- 以炙熱的向黨之心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 粵港澳32支隊伍“比武”2025粵港澳大灣區氣排球邀請賽
- 聚焦學科建設 第二屆“華僑華人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舉行
- 溫網綜合:單打八強出爐 中國球員張帥晉級混雙四強
- 策克口岸今年上半年國際道路貨物運輸量超1300萬噸
- 2025年樂山文旅全球營銷·日本站推介會舉行
- 紀念鄭和下西洋620周年活動在雅加達舉行
- 南非總統回應美方擬對南非加征關稅
- 甘肅天水通報幼兒血鉛異常調查處置情況
- 夏日三大過敏“元兇”傷身擾人 專家送上防護貼士
- B&O發布BEOSOUND A5便攜式音箱,提籃設計,售價7798元起
- 惠而浦推出陽臺煥新計劃 探索家電行業渠道發展新方向
- 祝賀Leader iCase小仙貝美妝冰箱入選家電創新科技熱選榜
- 祝賀Shokz韶音OpenFit不入耳藍牙耳機入選家電創新科技熱選榜
- 38座充換電站5月上線!埃安布局浙江高速網絡
- 祝賀虎牌JAI
- 祝賀西門子全能艙Pro洗碗機入選家電創新科技熱選榜
- 祝賀達氏DHK8除濕機入選家電創新科技熱選榜
- Redmi Note 12R Pro官宣4月29日開售 三星OLED直屏并搭載驍龍4 Gen 1
- 你離成功減脂可能就差一副泥炭RunFree氣傳導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