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誅心之論網 > 綜合
被指文创产品“不尊重历史”?上海博物馆回应
誅心之論網2025-08-02 07:32:54【綜合】5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网北京7月9日电(记者 刘越)“吐槽一下上博文创蝠桃瓶立体发光冰箱贴!” 近日,一款以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简称“蝠桃瓶”)为原型设计的文创产品,在网络上引发“不尊重历史”的争议。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回应中新网记者询问时表示,已收到相关反馈,目前内部正在就此事进行讨论。网友质疑上博文创蝠桃瓶立体发光冰箱贴“不尊重历史”。图源社交媒体 文创设计被指“消费文物苦难史” 7月7日,有网友发帖称,自己在上海博物馆东馆文创区购买了一款“蝠桃瓶”冰箱贴。该网友指出,这款冰箱贴的“发光功能”与“瓶底开孔”设计,与蝠桃瓶流落海外期间被填埋狗粪沙泥、改装为灯座的特殊历史形成了令人不适的呼应?! ?#25454;上海博物馆官网介绍,蝠桃瓶在流落美国期间,曾被奥格登·里德家族持有。关于此瓶进入该家族的途径,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奥格登·里德祖父母在上世纪20年代以前从英国带返美国;二是二战期间宋美龄访美时赠予奥格登·里德之母海伦女士。两种说法均源自里德家族,暂无确切资料证实,至今成谜。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图源上海博物馆官网 据奥格登回忆,在那个年代,美国家庭流行将花瓶底部钻孔改装成灯座。虽然蝠桃瓶底部“庆幸”未被钻孔,但也曾一度沦为灯座,放置在客厅的茶几之上。为增强其稳定性,瓶内还加入了奥格登家后花园伴着狗粪的沙泥,长达40年。为达成“发光”条件,该冰箱贴底部被“钻孔”。图源社交媒体 2002年,香港收藏家张永珍女士最终以4150万港币的天价竞得此瓶,创下了当时清代瓷器拍卖的最高纪录。2004年,张永珍将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捐赠仪式上,她说:“花瓶终于又回到了中国人手里,真的好开心。不想让这独一无二、具有历史传奇的稀有珍品再次流到国外,所以我今天把它捐赠给国家。” 上博回应:已收到反馈,内部讨论中 “这不就相当于纪念林则徐,然后纪念品是鸦片?” “做文创的人究竟有没有好好做背调啊?” “这么多瓶子,为什么偏偏是蝠桃瓶的文创会发光?”网友评论。社交媒体截图 网友的评论,反映出公众对该设计的强烈不适感。这款承载着“文物归乡”意义的文创产品,却因设计细节被指“消费历史苦难”?! ?#38024;对此事,中新网记者致电上海博物馆?!?#36825;个之前已经有反馈了。目前还在处理……今天已经来过好几个电话了?!?#24037;作人员证实,此前已多次收到关于此款文创冰箱贴的公众反馈,上博内部也在讨论此事。关于后续处理结果,工作人员表示“之后如果处理好了会公布”,但将以何种形式公布,“目前还没有通知”。 当记者进一步询问该争议文创产品是由上海博物馆自主开发还是与其他主体合作,以及设计环节由谁把控时,工作人员答复:“这个我们也不清楚。” 目前,上海博物馆方面已关注到公众对此款文创产品的质疑声音,并启动了内部讨论程序。关于该产品的设计背景、责任归属以及最终处理方案,仍有待馆方进一步的信息披露?! ?#20013;新网评:文创开发不应调侃伤痛历史 文物不仅是艺术载体,更承载着时代印记与民族情感。 文创开发本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途径,但这种“活化”源于对文物内涵的深度挖掘,若忽视了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便容易引发公众的情感抵触。蝠桃瓶从“灯座”到“藏品”的转变,本是一个“文物回家”的励志故事,但过度强调、甚至调侃其被改造的“屈辱史”,反而消解了文物回归的象征意义。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图源上海博物馆官网 博物馆作为文化守护者,在文创开发中更需谨记,创新的前提是准确传递文物承载的历史情感与文化精神。如何让文创产品既“叫好”又“叫座”,既考验博物馆的创意能力,更考验其对文化责任的坚守?! ?#22312;创新表达与历史尊重间找到精准平衡点,既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又不触碰历史痛点,或许是所有博物馆在文创开发路上需要持续深思的课题。(完) 【编辑:刘欢】
很贊哦!(3147)
相關文章
- 2023上海車展丨高合HiPhi Y首度亮相,同步開啟海外戰略
- AWE 2023觀察:多元化、智能化 成為中國家電的新方向
- 配備超級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統 比亞迪海豹新車型即將上市
- iQOO Pad有望5月23日推出 或與iQOO Neo8一同發布
- 祝賀老板電動雙腔款9QC13集成灶入選家電創新科技熱選榜
- 配備超級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統 比亞迪海豹新車型即將上市
- 小米 Poco F5 5G真機已亮相印度,8GB+256GB存儲、后置三攝
- 索尼PSVR2被破解,可直連PS、無需PS5
- 紅魔5月10日將發布TWS電競耳機及150W氮化鎵充電器,外觀酷炫之極
- 曝微軟正開發Arm架構芯片,為適配Windows 12做優化
熱門文章
站長推薦
友情鏈接
- 口感甜熱量低,還是補水“第一名” 這種瓜你吃了嗎?
- 海外華媒甘南行:“高原之腎”尕海濕地成候鳥天堂
- 本輪巴以沖突已致加沙57823人死亡
- 111部影片定檔今年暑期檔
- 海外華裔大學生海南研習行:一碗海南粉里滿鄉愁
- 海南暑期非遺代表性項目演出受市民游客青睞
- “高仿賬號”一再“碰瓷”怎么辦
- 青海省會西寧與全球75個國家和地區實現貿易往來
- 本輪巴以沖突已致加沙57823人死亡
- 探訪成都世運會軟式曲棍球賽事場館
- 金色相框|習近平在山西考察
- 廣西玉林通報一作坊非法煉油:已立案查處 未流向食品生產經營領域
- 探秘列控仿真實驗室 看高鐵列車上演“貪吃蛇”的背后
- 陜臺文化交流周開幕 兩岸青年共話文化根脈
- 菲律賓5月失業率降至3.9%
- 習近平:做堂堂正正、光榮自豪的中國人
- “絲路未來”青少年交流活動在北京啟動
- WTT美國大滿貫賽:林詩棟首輪險勝 中國男單僅存3人
- “蘇超”帶火票根經濟 “二場消費”升溫
- 香港一工地發現英軍炮管